講者:卓彥廷教授:YEN TING CHO Studio董事長兼創意總監
講題:Disrupting Taipei: Cultural Observation and Provocative Creation 擾動台北:文化觀察與議題創作
日期:2024年11月06日、2024年11月20日
地點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6A教室
本次工作坊由蘇文清主任主持並頒發感謝狀。第一階段由卓彥廷講師進行本次工作坊主題的介紹:「6P-一種跨領域的敘事方法論」。講師首先介紹了6P方法中的第一個「P」:People(人)。在這裡,「人」可以指人機互動的要素,也是作品的核心主題與創作的起點,能夠引發即時性的有機反應。接著第二個「P」,「Parameters(參數)」,講師從編碼的角度闡述了參數如何產生影響。以全大運的視覺設計為例,說明了如何將比賽的本質結合地方文化,透過符號與符碼的轉譯來展現創新,並融入人類舞蹈的活力。講師認為參數多樣性十分重要,並探討了如何透過「機器輔助的動態中心工具」(Machine-Assisted Motion-Centric Tools)來選擇最佳的動態表現,進一步思考一般使用者如何在動態挑選中使用空間元素,考量時間因素等。這些研究方法有助於讓更多使用者參與創作,並在作品中反映出個人化的創作意義。接著講述第三個「P」,「Place(地點)」,並提出研究的重要性,講師以文賢國小的案例,講述如何透過田野調查、訪談的方式,整理文字等資訊,進行元素、顏色、符碼的選擇。而完成的作品如何與抽象與具象產生有意義的連結,並有更深層意涵。而第四個「P」,「Pattern(圖案)」,會跟資訊有所關聯,當視角、元素的不同與物件截取的方式,會影響空間中的圖像變化。而圖案能討論的許多跨文化所需要的意義。而第五個「P」,「Placement(放置)」,為作品在2D與3D有不同視角的空間觀賞體驗,空間尺度的關係,這是流動性的體驗,不會只有靜止的狀態。而第六個「P」,「Print(印刷)」,提到印刷媒介會影響作品的呈現,並提到在創新時,會遇到的問題與挑戰,以及如何面對。
第二階段講師進行本次工作坊主題「Disrupting Taipei: Cultural Observation and Provocative Creation 擾動台北:文化觀察與議題創作」。講師強調觀察,不管是視覺、文化等等的觀察,要具有刺激性的效果創造。並講述工作坊的成果預計已影片(Self-Explanatory)與數位小冊子,影片不能有任何解釋,但觀眾要了解內容所敘說的方式。在台北的元素中,選擇要討論的對象(日常狀態)。但干擾需要有一個差異化與獨特性意義。並使用故事版與情緒板,而情緒版透過不同物件組合,而產生有趣的主題。
2024/11/20成果發表,為六組同學根據工作坊所製作的影片,接著講述主題的緣起、發想、情緒板、分鏡等介紹。同學的報告主題圍繞「Disrupting Taipei」主題。並由同學提出想法與建議,接著由講師進行講評,並提供寶貴的建議,同學獲益良多!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