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0804 / 臺師大與富邦人壽攜手「失智友善-協尋手鍊優化推動計畫」

臺師大與富邦人壽攜手「失智友善-協尋手鍊優化推動計畫」

產學合作設計新款失智手鍊BRIDGE獲決選通過 守護長者安全

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(臺師大)與富邦人壽合作USR「失智友善-協尋手鍊優化推動計畫」已於8月4日成功舉行第二次評審會,選出了新款《BRIDGE記憶之橋》失智友善手鍊設計,為未來的社會推廣預作準備。

自1998年7月起,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(老盟)推出首批愛的手鍊,截至2023年7月,已有37,504人申請預防走失手鍊的服務。全國11個縣市政府納入愛的手鍊作為老人保護預防走失的策略之一,成為一種重要識別物。在熱心民眾和員警的協助下,至2023年7月總共尋獲8,363人次,尋獲率高達99.9%。在老盟長期的推動下,協尋預防走失手鍊已在過去20多年間廣為人知。

富邦人壽表示,失智人口逐年增加,尤其是年紀較大者罹患失智症的機會更高。確保失智長者的安全、預防走失成為照護者必須面對的課題。因此,自2022年12月起,富邦人壽與臺師大設計系合作,共同啟動USR計畫,開展「失智友善-協尋手鍊優化推動計畫」,旨在通過改進設計,提升配戴意願,喚起更多關注失智協尋議題的民眾,增加病友的服務申辦量,實際支持並倡導失智友善概念,擴大社會影響力。設計團隊於2023年6月發展出6款作品,並從中選出三款主要方向進一步進行設計。8月4日的第二階段的決選評審會則選出最終的設計方案。在本次決選中,三款作品分別為FLAT、BRIDGE、WINDOW。其中FLAT造形簡潔以祈福、溫暖生命力為靈感,斜面連接的平面刻有協尋資訊及螢光片,表達輕盈感。另款BRIDGE融合圓弧、折角幾何造型,延伸老盟Logo,適合中性佩戴,底部圓弧提供舒適觸感,中央平面可雷雕或印刷編號和專線,側邊螢光飾板象徵指引失智者尋歸家之路,六角摺面和圓弧銜接處如同串聯記憶之橋。WINDOW的靈感源自溫暖和生命力,手鍊右側透明壓克力窗隱含穿透元素,回憶生命故事,窗朝向使用者,並可雕刻個性化資訊。三款協尋手鍊的側邊飾板可換色,搭配通用錶帶,並附上醫師叮嚀卡,以增加使用者的安心感。

本次決選邀請了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的許庭芸視察、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的張淑卿秘書長、輔具設計專家中原大學商設系 施昌甫助理教授、主持人鄧建國教授,以及富邦人壽團隊參與。評審們提出有關手鍊的建議,許視察認為可加入「社區聯盟」概念,增強實用性和號碼識別能力。張淑卿秘書長和施昌甫老師建議改善字體易讀性、調整材質耐用性和使用性。經評審和富邦團隊討論後,選擇新版手鍊《BRIDGE記憶之橋》作為下階段量產方案,保持識別度並降低配戴不適感,與WINDOW款式也用於參賽及未來宣傳。

富邦人壽和臺師大設計團隊優化愛的手鍊,並將與老盟持續探究未來量產可能性,期待使用者透過配戴手鍊感受到溫暖健康的生命力,並收到來自家屬、醫療照護人員等的祝福,共同期待「打造健康、快樂、有尊嚴的老人福利國」的願景。同時,透過手鍊的協尋機制的推廣,為廣大失智患者共創未來福祉。

合作單位: 富邦人壽、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

執行單位: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鄧建國教授及設計團隊(研究生團隊: 林子馨、魏宏臻、蔡景崙、蔡佳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