適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99週年校慶,臺師大設計學系於110年9月9日舉行「臺灣設計口Taiwan Design Corner」啟用及捐贈儀式暨「美與力/奧運設計展」開幕活動,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吳正己校長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務長、立法院吳思瑤立法委員、國立臺灣博物館洪世佑館長、嘉義市文化局盧怡君局長、台灣設計界耆老陳敦化老師及王行恭老師、台灣設計聯盟楊佳璋理事長、中華平面設計協會吳介民理事長、設計印象雜誌楊宗魁發行人、韓國現代設計協會李佳樺國際部部長、南天書局魏德文總經理,東方設計大學吳淑明前校長,及師大藝術學院師生共同的見證下,完成了台灣設計里程碑具歷史意義的一刻。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吳正己校長致詞說明,位於青田街的老舊日式房舍經過整修後,設立臺灣設計口,具有豐富的文物典藏,而台師大設計系也位於青田街,加上座落於和平東路的臺師大美術館,希望將此打造成藝術街區與文創設計鏈結的場域。
同時感謝國立臺師大設計系名譽教授林磐聳,林磐聳教授在2007年榮獲國家文藝獎美術類得主,是迄今唯一榮獲國家文藝獎的設計家,他多年來參與國際設計社團及全球設計交流推廣事務,深知透過教育才是培育優質且具競爭力人才的關鍵,而人力資源的養成不僅依賴課堂中所學的知識,更需要接觸設計文物與歷史文獻建立宏觀視野,因而於臺師大教授宿舍改造設置的「臺灣設計口」,捐贈其蒐藏之珍貴設計文物及文獻,將位處在台北市文教區域青田街巷弄之間的場域,轉化為推動台灣設計發展途經的轉角,更展現台灣設計走過的道路與探問未來的出口。
設計系名譽教授林磐聳致詞時說明,近年來臺灣就讀設計相關領域,每年在學的院校系所學生超過十萬餘名,每年大專院校設計系所畢業生多達兩萬餘人,臺灣可謂是設計人口大國,更是推動臺灣邁向創意經濟轉型發展的人力資本;但是環顧當前臺灣各大公立美術館及博物館缺少設計典藏,更遑論專業的設計博物館,無法提供臺灣廣大院校系所師生親眼目睹設計史料的機會,而僅限於課堂教學、書籍閱讀或網路搜尋的知識。他特別感謝劉建成院長協助將青田街宿舍重新整修規劃,透過展出空間,能將藝術的點串連成線甚至是面,未來成為提供臺灣設計教育研究的重要窗口。他也表示,「老師是一個無私的角色」,所以自己毫不猶豫將珍貴的史料文獻捐獻出來,之後還會繼續捐贈,發揮拋磚引玉效果,讓更多師大人認同母校,奉獻心力。
臺師大設計系蘇文清系主任提到,感謝總務處、藝術學院師長協助,在劉院長的協助整修之下,歷史的場域被注入了新的意象,替全台的設計師師生提供了參觀見學設計史的重要場所。台灣設計口也典藏了林磐聳教授和多名老師提供的藏品,以及許多藝術和設計史料,希望這裡能成為提供台灣設計教育研究的重要窗口。
持續推動設計相關政策的吳思瑤立法委員,當天也特別到場支持,她提及9月9日適逢「國民體育日」,臺灣設計口的典藏都十分珍貴,像是「美與力/歷屆奧運設計展」展出的近40年奧運設計,就會是未來國家舉辦運動博覽會很好的參考資源。
地點|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5巷5號
展場開放時間|週一~五 13:00-17:00
臺灣設計口典藏概況簡介
目前「臺灣設計口」由「一口一口」展示櫃構組而成,第一層為壓克力展櫃,下方則以抽屜作為儲藏櫃。博物館內分別有12口展示櫃,陳列了不同時期、國家、流派的設計史料,其中以「第一口」臺師大前身的臺北高校時期(1922~1946)作為主體,展出日籍美術教師鹽月桃甫(1886~1954)曾在臺灣為《臺灣時報》、《臺灣遞信》、《翔風》等刊物設計的封面、32枚臺灣名勝郵戳印記、為「始政四十年臺灣博覽會」設計的繪葉書等,展品旁也能看到林磐聳教授的手稿說明。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迎接2022年建校百週年歷史之際,重新梳理臺師大美術系設計領域師生在設計發展史上的傑出貢獻,格具時代意義。
「東口」及「西口」則分別展示了東方傳統設計道具與西方現代設計經典。「東口」典藏相傳為春秋著名工匠魯班所發明的「墨斗」和魯班經,並陳列糕餅模、店章、印版等製作器物、測量物體、建立規範的模型,延續傳統文化,展現出豐富多變的中式設計圖樣。「西口」則是展示西方設計史相承的脈絡,收錄德國設計之父彼得.貝倫斯(Peter Behrens)為FZM公司設計的盤子、畢業於包浩斯學校的瑪麗安娜.布蘭德(Marianne Brandt)所設計的菸灰缸,以及德國餐具公司WMF所設計的名片盤與墨水盒,此外還有維特拉設計博物館(Vitra Design Museum)根據設計史上經典椅子原型製作的名椅模型,再現西方設計教育史上的重要代表作。此兩展櫃也說明了臺灣設計口收藏研究的大方向,即「廣納東西方傳統至現代設計的重點文物,進而重新梳理設計史承先啟後的關係」。